新聞中心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伊川城南工業區
電話:86-379-65233766
傳真:86-379-65233756
手機:15937980966
郵編:471331
E-mail:86-379-65233756
>> 綜合新聞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江蘇省副省長:江蘇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多虧有蘇北
[ 時間:2016-03-15 點擊:3998 ]
截***2015年底,江蘇省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實現全部脫貧,與浙江一起,成為目前全國僅有的兩個宣布消除絕對貧困的省份。接下來,江蘇省到2020年的脫貧攻堅目標是使家庭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中國經濟周刊》視覺中心 ***攝影記者 肖翊 攝 【部長訪談錄】江蘇省副省長徐鳴: 江蘇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多虧有了蘇北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姚冬琴|***現場報道 截***2015年底,江蘇省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實現全部脫貧,與浙江一起,成為目前全國僅有的兩個宣布消除絕對貧困的省份。接下來,江蘇省到2020年的脫貧攻堅目標是使家庭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全國***期間,江蘇省副省長徐鳴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說,日前,在國家行政學院2016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暨省部級領導干部打贏脫貧攻堅戰專題研討班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希望江蘇和浙江的扶貧工作為全國下一步解決好相對貧困做有益探索。 江蘇省的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蘇北五市(淮安、徐州、鹽城、連云港、宿遷)。“我們這些年一直把加快蘇北發展作為區域共同發展的重點。蘇北缺什么補什么。”徐鳴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蘇北連續8年經濟增長超過了全省平均增長速度。未來,無論是從發展的空間,還是發展的態勢,蘇北都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增長極,一個新引擎。” 消除相對貧困,更多的要靠常態化的機制和社會力量來解決 《中國經濟周刊》:中央提出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江蘇省已經率先完成。接下來的扶貧任務是什么? 徐鳴:從脫貧攻堅來講,江蘇省主要有兩大任務:一是從今年開始,到2020年,把江蘇省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標準的貧困人口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目標對象。目前正在進行建檔立卡,要求在一季度完成這項工作。二是做好東西協作的脫貧攻堅任務,江蘇與陜西是中央確定的東西扶貧協作省份。這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給江蘇的光榮任務,中央正在制定具體方案,一旦方案確定,我們就開始落實任務。 《中國經濟周刊》:對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貧困人口的扶貧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動作?具體計劃是什么? 徐鳴:我們在全省大體上做了摸底,這部分人口在300萬左右,準確的數據要等建檔立卡之后。這300萬人要在5年時間內脫貧。我們的工作重點有三方面: 一是劃分重點片區,對相對貧困人口集中的6個重點片區,大體上每個重點片區省里拿1個億,幫助解決基礎設施、水利、交通;二是對建檔立卡的相對貧困人口,要給扶貧開發的資金,人均1200元到1500元,讓他們去發展適宜的產業項目;三是對因病、因殘、因災,確實缺乏勞動力的人口,要保障兜底。去年7月1日,江蘇把低保***低保障標準提高到335元/月,與4000元/年的扶貧標準相吻合。 江蘇的貧困人口有三個特點,一是在農村;二是在蘇北;三是致貧原因集中在因病、因殘、因災以及一部分老年人口,對象比較特定。我們有兩手,一手是抓好開發式扶貧,能扶必扶;一手是抓好社會性保障,應保盡保。兩個方面配合起來,在解決相對貧困的同時也縮小貧富差距。 《中國經濟周刊》:開發式扶貧的具體做法是什么? 徐鳴:主要是產業的開發,江蘇扶貧工作的特點還是要鼓勵群眾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發展相應的產業,來帶動扶貧。 江蘇經濟***薄弱的市是宿遷市,宿遷市這幾年在開發式扶貧當中做得***有效的就是開網店。農民原來就是簡單的農產品生產者,一開網店,總要學會包裝,經過適當加工,把產品推向市場,這樣就由原來簡單的生產者變成經營者,有品牌、質量控制和營銷策略了。我認為開網店不單單是一種銷售方式的改變,更是整個農業經濟的一次飛躍。 去年,省里在宿遷召開了推廣“一村一品一店”經驗工作會議。為什么在宿遷呢?宿遷是京東董事長劉強東的老家,劉強東首先在他自己的村里發展金針菜加工。當地百姓本身也有種金針菜的習慣,現在他們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金針菜專業村,老百姓收入也很好。 《中國經濟周刊》:您談到,中央領導希望江蘇為全國下一步解決好相對貧困做有益探索,目前江蘇積累了哪些成熟的經驗? 徐鳴: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里也有窮人,蘇州的貧困問題是怎么解決的?蘇州沒有扶貧辦,但相關的職能部門在開展正常職能工作時都把縮小貧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作為部門職責。實際上,蘇州的貧困問題在各部門正常的業務工作當中就消化掉了。比如,蘇州的低保***低保障標準到了720元/月,年收入超過8000元。年收入8000元到1.6萬元的邊緣人口,還有一系列相應的政策。 蘇州對接受國家救濟、幫扶的群眾家庭資產變化進行監控,如果收入提高了,超過了幫扶標準就取消幫扶。現在無錫、南京都在推廣蘇州的經驗,我們也希望有一天盡管沒有扶貧辦,也不派扶貧工作隊了,但各部門在正常職能當中能解決好社會的貧富懸殊問題。 現階段,中國還是要靠黨和政府大力扶貧,先把絕對貧困問題解決掉。將來,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更多的要靠常態化的機制和社會力量來解決。 2016年全國***期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徐鳴副省長。《中國經濟周刊》視覺中心 ***攝影記者 肖翊 攝 蘇北是江蘇經濟的增長極、新引擎 《中國經濟周刊》:您分管扶貧,同時也分管蘇北發展協調等其他方面工作,要真正解決好蘇北地區的脫貧問題,是不是還得增強蘇北發展的內生動力,縮小蘇北與蘇南的發展差異? 徐鳴:某種程度上,江蘇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中國有東中西部,江蘇有蘇南、蘇中、蘇北。我們這些年一直把加快蘇北發展作為區域共同發展的重點。從“四項轉移”,加大產業、財政、科技、人才對蘇北的投入力度;到“南北共建”,蘇南的一個市掛鉤蘇北的一個市;再到“一市一策”,針對蘇北每個市發展特點提出發展思路,蘇北缺什么補什么,來加快蘇北的發展。 蘇北連續10年經濟增長超過了全省平均增長速度。未來,無論是從發展的空間,還是發展的態勢,蘇北都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增長極,一個新引擎。 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江蘇相對還是保持平穩增長,多虧有了蘇北。這幾年江蘇增長***快、打頭的肯定是蘇北,盡管它的經濟總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它的增長拉動了整個江蘇的發展。 《中國經濟周刊》:為什么說蘇北是整個江蘇的增長極,它的增長空間、增長的后發優勢在哪兒? 徐鳴:首先是土地空間,從整個江蘇的開發強度來講,蘇南過了25%,無錫過了30%,昆山和江陰過了40%,開發強度很大了,土地開發空間相對較少。其次,江蘇主要富余勞動力在蘇北,過去蘇北人到蘇南打工,現在慢慢開始回流,勞動力的空間在蘇北。 《中國經濟周刊》:江蘇對蘇北發展提出“一市一策”。像徐州這樣的老工業基地,在這一輪蘇北發展中,怎么推動轉型升級,不再走老路? 徐鳴:提出“一市一策”是從徐州開始的,就是振興老工業基地,包括治理煤礦塌陷地,推動徐工等老國有企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包括解決棚戶區問題,拉動城市建設,補短板。這幾年實施“一市一策”,省里對每個市平均支持了10億元。 《中國經濟周刊》:“十三五”期間,蘇北的發展要解決哪些主要問題? 徐鳴: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十三五”時期蘇北發展,我們側重三件事: ***,脫貧攻堅。 第二,推動蘇北轉型升級。蘇北過去幾年確實存在為了加快發展、招商引資,有一些“饑不擇食”的情況,一些有污染、影響環境的產業進入了蘇北,也有一些教訓。這幾年,我們從招商引資過渡到“招商選資”,產業的轉型升級是下一步蘇北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三,要推動蘇北城鄉發展一體化,夯實全面建設小康的基礎。相對來講,蘇北城鄉發展差距是雙重的,既是本地城與鄉的發展差距,也有蘇北農村跟蘇南城市的發展差距。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歷史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一個模式“一刀切”。 按國際慣例,一個地區國土開發強度的警戒線是30%,宜居標準是20%。目前,蘇北五市土地開發強度分別為:連云港23%,徐州20%,淮安、宿遷均為16%,鹽城12.8%。